卖国标签下的另一面:北洋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成就
卖国标签下的另一面:北洋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成就
长期以来,北洋政府被贴上“卖国”、“军阀混战”的标签,似乎一无是处。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这个时代并非一片黑暗,而是在外交、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新审视北洋政府,并非要为其“翻案”,而是要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
在外交上,北洋政府一改清廷的妥协退让,转为强硬的国权平等外交。他们大胆启用精通国际法的年轻外交家,如顾维钧等,顶住列强压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一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尽管在山东问题上遭遇挫折,但北洋政府拒绝签字,为后续的华盛顿会议埋下伏笔。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首次以平等地位参与,最终在日本迫于美、英压力下,于1922年2月4日与中国签订《中日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收回山东权益,并于6日签订了《九国公约》,强调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此外,顾维钧于1924年5月同苏联代表加拉罕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其附件,这不但是近代中俄第一次平等地签订条约,也是中国凭借外交途径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头戏。这些外交成就,为中国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国家权益奠定了基础。
北洋政府在一战期间逐步收回曾经丧失的主权,为参与巴黎和会并取得外交成果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北洋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有利外交形势,收回了天津、汉口德租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动收回外国租界。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对德奥宣战,直接获取的利益自然是结束了跟德奥两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921年5月21日中德两国签订《中德通商条约》(也称《中德协约》),并于7月1日正式交换正式文本及相关声明等文件。这是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平等条约.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从德国获得了战争赔偿。
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方面,北洋政府以“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理念,沿用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力图维持国家的统一。尽管国内军阀混战不断,中央政府权威受到削弱,但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北洋政府仍然表现出坚定的立场。例如,在对外蒙古问题上,面对沙俄和后来的苏俄的渗透,北洋政府始终坚持对外蒙古的主权。1919年,徐树铮将军率兵收复外蒙古,对外宣示了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并迫使外蒙古取消自治,重新回到中国的管辖之下。虽然这一局面并未能长久维持,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北洋政府的行动无疑是对国家领土完整的有力维护。北洋政府面对英国在西藏的扩张势力,一方面坚持对西藏拥有主权,绝不承认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任何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另一方面,积极与英国进行外交谈判,试图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西藏问题,维护中国在西藏的领土完整。通过这些努力,北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在西藏的扩张,维护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时期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提倡和保护民间兴办企业,鼓励提倡设立公司,同时注重引用外资;推行奖励制度,鼓励垦荒,奖励棉、糖、羊毛等农副业的生产,对经营实业成绩较著的工商业者给予荣誉奖励;提倡国货,对工业产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税;疏通金融,改革币制,提倡新式银行;制定内容比较详尽、种类比较齐全的经济法规和工商、路矿、金融等条例、规则,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通过设立示范场所,开办国货展览,参加外国博览会等方式,以资达到振兴工商业的目的。1912-1920年,中国经济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6.5%。民族资本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全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随便,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盛大庆典活动),中国展品获各等奖章1218枚,为各国之首。某白酒品牌迄今仍在吃着这个红利。
当然,北洋政府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等。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在国家发展上的贡献。北洋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推动社会进步,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奠定了基础。
重新审视北洋政府,并非要为其“翻案”,而是要以更加客观、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我们应该看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北洋政府既有其局限性,也有其历史功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史,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引用:
- 《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中华书局1945年版
- 《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论北洋政府对天津、汉口德租界的收回》,作者:于慧慧
-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北京版
-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第二卷
- 窦坤《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